創新銀行利率: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
  成都確立了以制度統籌為核心、以產業統籌為基礎、以建設統籌為支撐、以主體統籌為關鍵的“四個統籌”,充分發揮“先行先試”的政汽車借款策優勢,進一步抓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成都市金堂縣竹篙鎮曾經是著名的勞務輸出大鎮,如今,背起行囊外出的人越來越少。一條雙向6車道的柏油馬路,連接起金堂縣農產品精深加工園一期的100畝起步區工地,面積1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在坡地上建起。廠房的土地,是該鎮紅觀音村和老烤肉虎寨村集體建設用地,“房東”則是該村村民。園區以吸引回鄉創業為主。操作上則是一次全面創新:產權入股,民主管理,公司運作,按股分紅。
  竹篙鎮的創新是成都市開展集體建設用地發展工業和第三產業的改革試點之一,解決了農民土地出讓難以長久持續分享土地經營收益的問題。而隨著統籌城鄉改革的深入,面對一些制度障礙和政策瓶頸,成都市還在固態硬碟著力推進改革創新試點。
  城鄉“二元”結構的資金壁褐藻醣膠壘也在成都逐漸破冰。在開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房屋、林權抵押融資的基礎上,成都市積極推進農村土地資產融資專項改革試點,豐富現有農村產權融資方式,讓農村土地資產充分展現其價值。
  惠民:改革之光溫暖千家萬戶
  成都市委在新一輪改革中明確提出,要將改革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運用統籌城鄉改革成果,更大規模、更高標準地推進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力求發展成果惠及更多城鄉群眾。
  “有了這160萬元,就可以把村民多年沒有修成的路修成,然後再發展產業掙錢!”2013年9月29日,在成都市村級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融資建設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金堂縣白果鎮馬家林村主任雷從前帶回了村民們急需的貸款。這次公共服務資金最大的突破是有了市場金融機構的加入。
  當天的簽約儀式上,成都農商銀行與成都市小城投公司簽訂了5年期貸款合同,從支持民生事業的角度出發,合同總金額5億元。今後基礎設施建設有需要的村(含涉農社區)可通過民主決策、自願申報,經成都市統籌委審批後,由成都市小城投公司投放,最高貸款額度為180萬元。通過農村融資模式的創新,成都市解決了村級基礎設施建設“錢從哪裡來”的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261個項目(其中236個項目已竣工),項目總投資達3.5億多元,已累計撥付資金3.2億多元,新(改)建道路1390公里、溝渠320公里。
  龍泉驛區萬興鄉大蘭村位於龍泉山脈深處,山體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頻發。為徹底避讓自然災害,龍泉驛區充分發揮農民自主作用,引入市場資金參與土地綜合整治,對該村實施“生態移民”工程,讓山區農民進城居住,人均免費擁有35平方米城鎮住房、統籌配置10平方米商鋪,並被納入城鎮社保範疇,同時將宅基地拆除還耕,山坡地退果還林,全面恢復自然生態。目前,龍泉驛區已完成大蘭村等6個村、1.96萬人移民進城,目標是幫助山區40個村、6.44萬農民實現“生態移民”。這一經驗也將在成都市全面推廣。
  堅持發展和改革並舉,突出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已有的實踐基礎上,成都積極尋找改革切入點和突破口,力爭率先健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率先落實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率先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率先形成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繼續爭當全國全省統籌城鄉改革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創新驅動 推進轉型發展
  2013年10月22日,成都市科技創新暨科技獎勵大會召開,市委、市政府謀定創新驅動未來“兩步走”目標:2015年,建成領先西部、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2020年,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初步建成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城市、國際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在成都看來,創新驅動是推動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必須破除一切束縛發展的陳舊觀念和制度障礙,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構建城市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產學研金創新機制、建立鼓勵創新創造的人才機制,加快建成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城市。
  創新路徑“提質”
  支撐城市發展“升位”
  當前,從全球範圍看,以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代表的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國內外產業格局正發生著根本的變化,成都要以科技創新為主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於展示出“一條具有成都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成都的做法是,政府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通過“制定面向未來和全球競爭的‘技術路線圖’,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2013年10月,成都首批產業技術路線圖發佈。此“圖”釐清了三次產業發展路徑,成都產業升級的科技主攻方向以及參與世界產業分工的技術比較優勢,通過明確技術創新路線來明確產業發展路線。
  作為我國移動互聯網創新集群產業基地,2012年底成都移動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達1238億元,成為深圳、北京之後的“指尖產業”第三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政府、企業如何發力,形成持續的競爭優勢?新出爐的成都移動互聯網產業技術路線圖,繪就出嶄新未來———智能終端部件和整機產業凝結大量價值,是重點發展的領域之一,成都以軟件平臺和分發平臺為主攻方向,突破平臺支撐層“低端鎖定”;借力“智能城市”,推進移動游戲、移動支付等移動生活娛樂應用與行業應用。
  目前,成都已完成汽車、3D打印、移動互聯網等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不僅緊貼產業、市場,也為政府部門在產業發展決策上提供重要參考,“產業技術路線圖”真正成為成都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提質升位的GPS。
  資源配置“轉型”
  壯大城市創新“主體”
  企業是創新主體,也是實現城市創新發展的根本力量。當前轉型升級背景下,政府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引導,是企業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支撐。成都圍繞企業需求、從市場出發,探索轉變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實施“研發後補助”改革———對在新興產業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品、重點新產品研發的企業,可給予最高100萬元經費補貼。
  成都三泰電子研發的“速遞易”快遞系統,可讓住戶在小區內通過手機輸入密碼或掃描條碼,實現無快遞員的“自助簽收”;成都邁普研發的全球第一款眾核高端路由器,讓路由器有了“大腦”……通過科技項目資助,兩家企業均展示出強勁發展態勢。
  目前,成都市已完成對首期74個戰略性新興產品、204個重點新產品的創新補貼,經費分別達到7400萬元和4080萬元,有效帶動企業新增研發投入近10億元,未來這批項目和企業,將成為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的重要支撐。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的針對性、可靠性,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擴大效應也進一步顯現。
  鼓勵人才創業
  重生城市“活力之源”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根本依托。為聚集培養創新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成都拋出了“三板斧”———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鼓勵高校院所人才走向生產線、鼓勵培養產業急需人才。
  為吸引頂尖人才,成都市每年投入7.5億元高層次人才專項資金,實施“成都人才計劃”,設立長期、海外短期、青年和頂尖團隊四個項目,對入選的個人或團隊,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500萬元不等的重點資助。
  成都首設了成都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資助專項,資助在蓉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和市校企聯合培養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在職博(碩)士。從2013年起,已有43名上述人才獲得資助超過850萬元。
  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政策著力鼓勵高校人才創辦企業和直接服務企業,財政給予相應資助,通過資助人才帶動高校成果在本地轉化。“如果將過去地奧集團、川大智勝等成都高校創業典範的誕生,總結為是市場經濟環境逼出來的,那麼現在對高校、院所創業創新的主導思想則是政府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鼓勵成果按市場規律轉移轉化。”
  (原載《新華每日電訊》5日8版)  (原標題:上接03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vivbzlncwg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